10月17日电 日前,施耐德电气在京举办“知行合一,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 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沟通会。会议期间,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洁,就全球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随着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发布,G20成员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议题。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企业如何平衡“环境”、“效益”、“人员”之间的关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发挥企业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成为政府、专业机构、以及企业自身共同面临的课题。
行胜于言,放眼长远,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
会议期间,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洁女士与来宾分享了施耐德电气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并强调了施耐德电气“做中国可信赖的可持续发展伙伴”的承诺。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洁发表演讲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洁女士指出:“施耐德电气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源于强大的使命感。施耐德电气认为能源的获取和使用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也希望地球上所有人类都能获取安全、可靠、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这种使命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业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更安全、可靠、高效、互联互通且可持续地使用能源。这一目标也激发我们持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施耐德电气自成体系的‘地球与社会晴雨表’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了严格的衡量机制。这种严格要求始于管理层,再广泛与我们每一个员工的行为相连。经过多年实践,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员自觉践行的价值观。”
作为一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的企业,施耐德电气拥有自己完整、透明、由独立第三方审计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评估体系——“地球与社会晴雨表”。该体系延承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发展评估维度,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大要素出发,设定了环境(Planet)、效益(Profit)、人员(People)三大类指标,并每季度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审计工作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结果按季度向企业内部及外部进行披露。晴雨表每三年更新一次,通过更详细的发展和完善,以设立更高的评估标准。在刚刚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地球和社会晴雨表”非财政业绩报告中,施耐德电气获得的总分为6.97(总分10分),已超过其6分的计划目标分数。施耐德电气凭借在可持续发展推动上的出色表现,跻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著名财经媒体《企业骑士》(Corporate Knights)和HIP Investor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全球绿色排行榜”十强。
当前,施耐德电气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在业务发展的各个层面。施耐德电气正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解决能源困境,即在人类使用优质能源的基本权利与地球碳足迹之间寻求平衡。在中国市场,施耐德电气也同样在积极践行中国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可持续发展考量标准和长远目标,力求实现本地市场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同步。目前,施耐德电气中国不仅在“100个工业基地零废弃”,“100%的产品采用Schneider ecoDesignWayTM”,“75%的收入源于拥有Green PremiumTM绿色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100%的推荐供应商遵循ISO 26000标准”等指标要求上与全球同步,也拥有“获取能源行动计划-新疆无电村”、“碧播职业教育”、“员工well-being计划”等丰富的本地实践。
知行合一,以一带多,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
会议期间,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首席环境专家詹鲲,中国社会科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肖红军博士,《南方周末》公益、民生版资深编辑吕宗恕与王洁女士从政策、标准、企业、生态等多个维度展开了以“知行合一,如何走向可持续未来”为主题的交流。
从左至右:《南方周末》公益、民生版资深编辑吕宗恕、中国社会科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肖红军博士、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首席环境专家詹鲲、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公司事务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洁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首席环境专家詹鲲指出:“资源短缺、能效偏低的事实决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日程更为迫切。企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应该更加积极和科学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事业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不应只是‘独善其身’,还应带动上下游的企业,共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肖红军博士则认为:“企业推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动力机制问题,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使命、愿景与战略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可持续发展与自身业务关联,利用优势,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最后,在给跨国企业未来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建议中,肖红军博士指出,可持续发展经过了“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搭建渔场的历程。从模式创新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开启生态圈思维,突破产业链局限,担当社会资源的整合者。此外,企业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创建过程中。
- 下一篇:创新乃可持续发展企业的DNA
- 上一篇:施耐德战略核心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